•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月度解读| 正文内容

    2013年6月份水泥工业运行解读

    上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在阵痛中摸索转型。尽管对传统以投资刺激经济的发展模式仍存有争执,但新一届政府明显已经做好以短期放缓的经济增长节奏来调整发展模式的准备。而水泥产业在上半年的表现可谓超预期——9.67%的水泥产量增速、价格一路上行,新增产能的惯性仍在持续,但力度逐渐缓和。

    良好的上半年水泥运行为下半年奠定了基础,厚积薄发,水泥产业正在积攒上行的力量,特别是四季度的旺季仍然可期。长三角、珠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资金面都较稳定,且区域内大企业的控制力相对较强、新增产能投放减少,或将是下半年的亮点区域。

    一、宏观环境:中国经济下行底部在哪?

    中国经济数据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了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分析:

    二季度7.5%的GDP同比增速仍在多数人预期中,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0.1%的增速和10年来最低增速持平,6月份CPI也意外高企,金融市场在6月底经历了“钱荒”,都表明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在经过过去30余年的高增长后,已经形成了一个依赖高投资、低成本和高流动性的增长惯性,而传统刺激政策的后遗症越来越明显。对于全面改革时代下中国经济如何再前进这个课题,以林毅夫和吴敬琏为两方代表的学术界意见争执激烈:

    巴克莱资本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用来指代李克强总理为代表的新一届政府为中国制定了经济增长计划,他认为中国政府将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并且预计李克强政府的政策将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美林美银经济学家陆挺博士认为,以李克强总理为首的新一届政府将设法防止中国发生经济硬着陆和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把这种暂时的政策方针称作为‘李克强对策(Li  Keqiang  Put)’。但无论如何,新一届政府已明确表示愿以增长速度放缓换取增长质量,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将是工作重点。新一届政府认为经济增长放缓是更大范围的经济转型过程的一部分,是经济转型所必须面临的“阵痛”,唯有继续推动深层次改革,消化清理上一轮经济增长留下的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通过制度改革换取红利,这一过程难免“破茧重生”的痛苦。

    然而,对增长放缓的容忍并非无底线,政府对于未来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到底有多大?“中国经济下行底部在哪?”

    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中央政府设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外界也一直将7.5%看作今年经济增速的底线。然而此后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指出,中国经济增速的底线可能是7%,而在第二季度GDP数据公布后,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也将中国2014年GDP增速预估从7.7%下调至7.2%。

    7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二度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把脉中国经济时,提出了“合理区间”概念,他强调,目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为合理区间设置了上限和下限概念。上限是防通胀,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增长7.5%,7.5%的指标是依照“保就业”的要求测算的,同时他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底线是7%,以力争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表明,在政府心目中,经济增长确有下限。

    这意味着就业或是克强经济政策的最大考虑点,而就目前统计数据而言,就业状况并未发生恶化,对于一再重申愿意容忍低增长的中央领导人,以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重新回到刺激性支出道路的可能性不大。据有关媒体记者报道,为了激活生产要素,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决策层已在酝酿启动实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指出“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重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即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其中准备较为充分的财税、金融、能源等领域改革有望率先启动。

    改革驶入深水区,中国带着阵痛加速转型。“李克强经济学”爆发的强大能量,将把中国的改革带向何方?当前经济方向还在酝酿中,走向何方或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明朗。

    二、水泥行业:厚积薄发行业表现超预期

    产量数据:1~6月水泥产量10.96亿吨,同比增长9.67%,较去年同期提高4.19个百分点;单6月产量2.28亿吨,同增8.8%,环比增长1.46%;1~6月熟料产量6.47亿吨,同比增长4.15%,单6月产量1.23亿吨,同增2.83%,环比下降2.68%。

    解读

    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宏观大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在2012年下滑趋势明显,2013年保持基本企稳。而水泥产量增速呈上扬走势,年初市场对今年判断大致是三种:乐观增长6~8%,中性的3~5%,悲观的到了3%以下,现在看来上半年产量增长近10%,应该是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根据经验数据推算今年水泥产量有望挑战24亿吨。

    房地产和重点项目都是靠投资、政策支撑,农村水泥市场分散,属于自发性市场。在笔者上半年市场调研时,特别是走访了华东市场三趟,3月份重点项目和房地产还没启动,但32.5袋装水泥销售情况良好,也就是说,农村市场对低标号水泥的需求支撑住了市场。农村市场好主要是由于今年价格同比下调了100元/吨左右引发农村建房积极性,随后4月份工程项目和房地产启动。

    从熟料产量看,与水泥产量比为59%,两者的匹配程度略优于2012年全年,且熟料的月度同比增速逐月提高。2012年新投产了1.6亿吨的熟料产能,累计熟料产能达到了17.56亿吨,仅以设计产能、40%的混合材比例保守换算水泥产能达到了27亿吨,不考虑2013年上半年新投产产能,今年上半年水泥产能利用率不足80%,低于2012年全年水平约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尽管市场需求增速超预期,但产能对市场的压力仍然存在。

    价格数据2013年上半年水泥平均价格基本上保持在340元/吨的水平,截止6月底,P•O42.5水泥价格345元/吨。

    解读

    2013年水泥价格为2008年以来最低位,但我们不能仅把目光集中在这个点,而更应该看到两个积极因素:一是水泥价格走低并不是水泥产业的单边原因,而是和煤炭价格走低密切相关,近两年煤炭价格下跌幅度大于水泥,也就是说煤炭成本下降是水泥价格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2013年水泥价格积攒的“反弹”力量:2008年以来的6年中,1~6月水泥价格走势仅有3个年头是上升曲线,2013年为上升曲线,从年初水泥价格一路上行,6月价格基本回到去年年底水平,是2008年以来回升最快的一年。

    今年市场基本是向好的,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水泥价格整体一路下滑,基本上打到了市场底部,为今年的市场造就了反弹空间;二是去年三四季度以来,重点工程项目陆续释放出来,对水泥需求的拉动在今年逐步体现出来;三是水泥产业更多地按照自身规律前行。

    为什么水泥行业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比其他行业好?主要是由于它的两个特性:

    一是区域性:在扩张时起到限制作用,在市场下行时则起到保护作用,怎么把区域性做好大有文章。钢铁就是因为有中间商压库存,销售距离远,没有区域壁垒。

    二是季节性:水泥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淡旺季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竞合策略(淡季走量、旺季走价)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同质化产品要做出差异化,这是在产能过剩背景下获取行业利润的重要因素。

    三、新增产能:政策与市场需进一步配套

    新增产能数据:据中国水泥协会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新投产生产线32条,熟料年设计产能3,884万吨。

    解读

    根据笔者对市场的跟踪统计情况,认为今年全年新增产能在1亿吨左右,明年在5,000万吨万吨左右,对市场的边际压力逐渐减小,但历年(特别是2008年之后)累积下来的产能消化、市场重归平衡仍需一段很长的时期。

    水泥工业的发展伴随国家经济的脉络由东向西传递,新增产能的投放也由东向西传递,2002年~2004年是华东一枝独秀;2005年~2008年,中南地区后期直追,取代华东;2009年~2012年,西南、西北水泥产能建设爆发。在今后几年西部地区仍将是产能新投放的主要地区,而华东、中南的产能冲击将逐渐减小。
    过去十年中,新型干法经历了两次高峰,但在这两轮投资高潮中,都遭遇了国家发文,第一次是2003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一次是2009年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其实都是对我们行业的产能高速扩张提出的警告。

    但对比这两次政策出台,103号文发布三年后,2006年末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下发了《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首次公布了60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有关部门将从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前后脚的两次下文互相呼应,对水泥产业有褒有贬,有扬有压,从而加速分化,扶植、培育一批大企业,推动了市场成功实现从了落后立窑到新型干法的技术革命,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政策的力量。
    而38号文在产能过剩的担忧中欲对新建产能进行“一刀切”紧急拉闸的同时,也产生了负效应——刺激了机会投资者的冲动,由此流传“卖批文挣快钱,卖生产线挣大钱,建生产线不挣钱”的调侃。其实当前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集中度还不足以支撑对市场的洗牌,而集中度的提升是一个进程,需要一步步推进。我们期待能有新的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区域市场整合,挤压投机、跟风、成本高的企业出局,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间战略重组、产业升级。

    四、下半年展望

    下半年产量:华东、中南是需求向好的重要支撑点
    从近10年数据看,上半年水泥产量平均增速14.42%,上半年水泥产量平均增速13.88%,下半年产量增速略低于上半年。2013年上半年水泥产量增速9.67%,按历史经验数据推算不会低于8%,符合年初预估。

    今年全国水泥产量在高位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重要水泥产区华东、中南有较大幅度增长(华东地区占全国水泥产量33%,中南地区占26%,两地区占比近60%),尤其是全国最为关注的地区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珠三角(广东、广西、海南)增速在13%以上,这是今年全国需求向好的重要支撑点。长三角、珠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资金面都较稳定,且区域内大企业的控制力相对较强。华北、东北同比下降,西南、西北地区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下半年水泥价格:有望按正常季节规律继续向好

    上半年水泥市场价格走势超预期,笔者认为下半年只要宏观面和政策不出现重大调整,水泥市场有望按正常季节规律运行,下半年大部分地区的价格仍可期待——四季度是正常性的季节旺季,价格的上涨并不存在超预期,只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基础上往上走。四季度价格涨幅或在10%以上,其中华东、华南仍是主要领涨地区,总体来说今年下半年利好消息大于利空消息。

    华东:价格的稳定,取决于区域条件相对封闭、流动性弱、集中度高,企业共识等条件,而华东地区市场流动性非常强,导致这个区域的价格振幅非常大。从今年价格表现看,华东的价格恢复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三四月的价格回升过程中,华东地区摸高甚至超过了去年高点,这是超预期的,目前水泥价格基本稳定,说明经过前些年的竞争使集中度有所提高、企业心态逐渐平衡,走向成熟。7月份华东在淡季价格上涨是以往所没有的,8月再趁胜追击未必不可能,但主要关注仍在4季度的旺季。华东地区有量的支撑,是可以预期的。今年在3、4月的两次熟料提价和7月熟料的两次提价,都是由海螺发起,其他企业跟进,这说明只要市场有上升动力,企业会把握机会及时跟进。

    华南:前期受产能释放、雨季双重影响,价格处于底部。两广(广东、广西)的市场是以华润、海螺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决定水泥市场格局。由于去年广东突发炸药事件以及新增产能投放,今年初为市场份额的的争夺拉开市场竞争序幕;今年二季度雨季时间长,更增加了市场的压力,致使价格一路走低,跌破300元/吨,为近年最低点位,水泥价格在5月见底6月回升;另一方面,广东今年加大治超力度,使公路运输成本急剧增加,为降低成本,改道采用水路运输。因此使水路运载压力加大,位于英德的北江运力虽然经改造运载能力增加,但难以满足突然增加的水路需求;而西江的物流通航能力明显要好于北江,凸显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华南市场今年需求旺盛,下半年的供需关系要大大好于上半年,价格处于底部,反弹能量会进一步释放。

    西南:是经济补涨地区,仍有需求增长空间,且随着大企业集团大规模收购,对市场的控制力加强(贵州将是海螺的重要区域,全线布局,已成为区域产能最大企业);最重要的是,贵州、云南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消化了市场的供需矛盾,是推动价格上扬的根本动力。

    以上三个地区的共性是,一是,由于季节性关系,下半年的供需关系会有较大改观,下半年要较上半年增加10个点(上半年45%,下半年55%),4季度是历年是三个地区走量走价的季节旺期;二是,华东、华南产能供给的释放基本结束,市场下行压力已被消化,价格处于底部上扬区间;西南,主要是贵州、云南受需求刺激,产能供给压力得以释放,打开了价格上扬通道。上述三个地区占全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就是全国下半年市场看好的重要依据。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6月水泥产量同比1.36%、-0.69%、-22.21%,但价格仍高于其他地区。值得关注的是,北方水泥在黑龙江熟料产能占到60%以上,这是黑龙江水泥在需求大幅下降的同时仍能保持价格高企的重要条件。5~10月是东北需求旺季,3季度是全年高峰,是否还有一拼?

    华北:今年冬季延长,市场需求相对平淡,且新增产能压力大(主要是山西、内蒙,河北),天津2011年之前市场需求旺盛,2012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及内需不足,需求明显减弱,缩水30%以上,加之大量新增粉磨能力投入,市场开放度高,流动性加强,天津市场处于低谷期。华北地区3、4季度雨季较南部要少的多,历史数据表明华北下半年需求占到全年57%,较上半年有很大改善,目前价格已经筑底。

    西北:西北不仅掉头向下,而且价格仅略高于中南地区,宁夏位于全国底部;陕西、青海、价格在低位徘徊;新疆是否能够止跌,还要看看供需间(产能、产量高增长)的博弈;唯有甘肃一花独秀,或还有一两年的灿烂。

     


    [责任编辑:GC02]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