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宏观| 正文内容

    雪中送炭!58家央企集体驰援GDP增速倒数第二的山西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亲率58家央企赴山西洽谈合作。据悉,目前这些央企在山西共签约4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约1555亿元,拟引资973亿元。对于上半年GDP增速只有2.7%,在全国位列倒数第二的山西来说,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可谓雪中送炭。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告诉记者:“一方面,作为央企需要发挥一些社会作用,58家央企去山西投资,可能也有帮助山西脱困的考虑。另一方面,山西产业转型、资产重组对央企也有利可图。”

    记者注意到,签约合作内容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开发、现代煤化工、低碳技术、军民融合、互联网+和商贸物流等众多领域。部分中央企业分别与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签署9项煤电联营合作协议。并且,山西举办的5场专题对接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城、开发区新兴产业和项目协调推进。可以看出,非煤项目占了较大的比重。

    逾半央企赴山西投资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近年来因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2014年,全省GDP增速只有4.9%,全国垫底。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也仅为2.7%。吴金希认为,主要原因是山西的产业结构过重依赖煤,以前煤价高的时候,山西经济就好,现在煤价下跌,山西经济增长下滑就明显。

    本次总共111家中央企业中就有58家集中前往山西洽谈投资合作,数量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但是记者梳理发现,央企“扎堆”驰援山西却并非首次。2010年6月29日,山西省政府就主办了“2010中央企业山西行”活动,当时由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领队,26家中央直属企业主要领导,就如何在晋投资发展等事宜与山西省主要领导进行沟通洽谈。

    此外,数据也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央企业在山西设立各级子企业712户,职工人数达到33万人。2014年,在山西的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72亿元,上缴税费303亿元。山西经济增速放缓,为何能让众多央企“情有独钟”?

    张毅指出,当前,山西正在持续推进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积极推动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不断加快非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为中央企业在山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以新能源为例,山西省将新能源作为七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业内专家称,央企对山西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当前,在政府大力推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央企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整合的步伐也在加快,而山西无疑是重点省份之一。

    尽管有一些利好因素,但是吴金希认为超过半数的央企同时赴山西投资,政策帮助的考虑可能比经济利益考虑更多。

    非煤项目占重头
       
    在29日举行的山西省政府和央企的签约仪式上,山西省政府分别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7家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开发、现代煤化工、低碳技术、军民融合、互联网+和商贸物流等众多领域。

    此外,山西省组织了5场专题对接会,分别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城、开发区新兴产业和项目协调推进。记者发现,在这些签约或对接项目中,非煤项目占据重头,且多为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各开发区向央企推荐了60多个新兴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围绕新兴产业,重点是山西省确定的7大非煤产业,包括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要发挥山西历史文化厚重、文化遗存众多、传统特色产业基础良好等优势,跳出煤炭加快发展七大产业,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在这方面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来,山西省工业投资中非传统产业、非煤产业投资占比提高。今年1至7月,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传统产业(除煤炭、炼焦、冶金、电力工业外)完成投资1238.8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全省工业投资高2.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52.8%,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吴金希说:“从传统资源型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步积累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央企注入,对山西有些帮助,但不可能短期改变山西的现状。”


    [责任编辑:GC05]
    打印 | 标签:经济,山西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