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贵州水泥市场:市场起伏成就西南、海螺,再迎后市挑战

    贵州在十一五初是全国水泥工业最落后的地区,产量规模小。2008年贵州水泥产量2,049万吨,2014年产量9,387万吨,6年间翻了4.58倍,平均年增速27%,是西南地区发展最快的省份,一个高速发展市场的缩影。2015年7月贵州水泥产量4,547万吨,同比增长2.74%,今年有望成为"水泥亿吨俱乐部"成员。

    2013、2014年贵州水泥产量仍以两位数的增长支撑了市场价格,2014年下半年需求明显下滑,而新增产能密集释放,2014年投下13条线,1,655万吨熟料产能,价格旺季开始松动。进入2015年,贵州强劲的增长势头不再,前几个月都是负增长,6月转负为正,但增长势头远不如以往,供需的矛盾有增无减,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较年初下滑100元/吨之多,去年同期跌去180元/吨,真是好比坐了过山车。

    贵州全年水泥产能发挥率60%出头,季节产量逐季走高。常规统计下半年产量占全年56%。据了解目前市场一是,房地产新开工不足;二是,工程项目启动受资金困扰,导致水泥需求不足。西南水泥市场究竟要比其他地区好,但恢复到以往时期是很困难了。

    西南水泥2012年入黔,整合产能近2,800万吨,占全省产能35%,除黔东南外涉足全省,在黔东北(铜仁、遵义)、黔西南和毕节所占市场份额较大。

    贵州海螺是继湖南之后最大熟料基地,包括在建线14条,1,900万吨熟料产能,毕节、黔东南未涉足,在大贵阳(贵阳、黔南、安顺)5条5000t/d 线。

    红狮在黔南龙里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正在黔东南建设万吨线,将会大大加强红狮市场地位。

    大贵阳是贵州最大产销区,产能占40%,海螺、红狮、台泥、西南市场主导企业,由于产能过于集中,贵阳价格处于较低价位。

    贵州从一个爆发性成长市场,正在迅速回落,走其他地区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将进入平台期。但贵州仍有需求增长,和北方地区相比是天壤之别,贵州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消化新增产能。

    西南水泥进入贵州赶上了好时候,市场正逢市场上升阶段,由于西南水泥分布范围大,在市场下行时,利用收购企业的关系渠道就近销售也有一定优势;海螺大都是新建线,有规模成本优势,市场上升期无疑表现突出,但市场下行期,产能的发挥必将会受到市场规模、销售渠道的影响,规模效应就难以体现。红狮这两年在市场表现充分展露头角,单点、大规模、低成本、运转率的灵活、强势让行业刮目相看,这也是为什么红狮能够快速走向海外市场的基础。

    西南、海螺两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较西南其他地区高的多,占到50%以上,两家企业基本上覆盖了贵州全境,在每个区域的老大不是西南就是海螺,应该说在推进市场整合方面会走在前面,但贵州的新增产能对后期市场压力甚大,目前在建产能还在1,000万吨以上,可以说贵州正进入需求低增长、供给高释放的困难境地,但这是每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的问题。

    笔者在2011年对贵州全省调研,那时西南水泥还未进入,海螺也是进入不久,海螺在遵义的生产线建设还受到质疑,一些企业坚决反对海螺进来。笔者通过为时十多天的市场、企业调研,撰文指出:贵州,这个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却在演绎着最激烈的新型干法建设潮,低水平的产能建设和严峻的产能过剩对这个市场带来了挑战。同时指出:若没有海螺、红狮的进入,贵州将是一个低水平的新型干法结构调整。

    时隔3年,首先看到市场仍在持续高速发展,2014年较2011年水泥产量从5000万吨增加到9,387万吨,期间的市场起落为西南、海螺都带来了机会。纵观2011年和2015年的市场格局从中一定会感悟万千,而一些人只看到局部枝节,而没有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去解读。为什么"浙江现象“会被不断克隆,可以说,有了经济大发展,就必然带动大的投资,而一旦市场进入调整,过剩现象就会出现,贵州也是在重蹈覆辙无法避免。但我们也看到另一方面,大企业由此产生,市场开始整合、集中度开始提高,只是中国水泥工业刚刚走过顶峰期,市场整合方兴未艾,高峰期经历10年,整合期也需要一个过程,10年前很多人都在担心落后产能的淘汰,现在不仅淘汰了落后产能连新型干法产能都过剩,回过头来看问题会更清楚,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杞人忧天大可不必。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