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盘固水泥董事长张锁林:市场下行会加快过剩产能出局

    水泥地理记者前往常州金坛,采访盘固水泥张锁林董事长。

    水泥地理:张董,您好,去年5月市场调查,您就对2015年市场会下调做出了您的预判,今天我们再来复盘。

    张董:2015年市场走低,去年就看到了,水泥是周期性产业,随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波动,我们做的时间长了,好日子会过,苦日子也要过。2008年4万亿投资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下子调大了大家的胃口,市场需求大规模放大,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2012年市场下行苗头出现,国家又拉了一把,但持续时间不长,2014年下半年市场非常乏力,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年旺季不旺。

    去年我判断需求要下降30%,大家都不相信,水泥是被拉动性产业,房地产、基建投资对它影响很大,房地产去年新开工面积迅速萎缩,基建投资项目由于资金紧张,开工不多进度也很慢。以此我判断在2015年水泥将受需求波及,会大大放慢速度。

    从现在看来当初的判断在今年确实就发生了,也可能是大家没有想到市场下滑的会这么快,一个措手不及,到了旺季生产线也开不起来,货也出不去,价格就一路走低了。

    水泥地理:张董,长三角地区往年都是下半年市场要好于上半年,根据我们对以往市场跟踪,下半年市场产量占全年的55%,应该说较上半年市场会有好转,政府针对今年市场的下行,批了很多项目,在年底也应该会有所表现?

    张董:是这样的,但今年确实与往年有所不同,可以说去年是水泥需求的顶峰,我想不会再有第二顶峰了吧,此前很多专家认为2018年水泥会出现拐点,还会有10年好光景。盘固不是上市公司,没有那么大的业绩压力要说给资本市场听。2015年水泥需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下降,还是负增长,说明市场的背景正在发生变化。实际上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煤炭业、钢铁、电力、房地产、商混的下滑早于我们,汽车、家电市场也在下滑,这就是经济周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这大形势变化背景下,本届政府提出在要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政上做文章,水泥产业在今年出现这些变数是与大环境相关的。

    下半年市场会好一些,因为水泥的季节性很强,但大家都看到了今年4、5月旺季不旺,寄希望年底再像2013年一样,一个季度就把全年的利润赚回来。这不太可能了,本届政府强调新常态,什么是新常态,就是不能再单纯以投资拉动需求。

    水泥地理:张董,我们注意到,盘固在2008年后相继在安徽巢湖和县投产了3条5000 t/d 线;赢浦金龙同期投产了3条5000 t/d 线;后被中材收购,在2011年后盐城磊达也在无为投产3条5000 t/d 线;在邻近滁州市凤阳珍珠集团建成投产4条5000 t/d 线,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张董:应该说国家4万亿投资,是一个超常规的峰值型投资拉动,企业投资敏感的感觉到这样的机会,可以看出这几家投资的共同点:规模、沿江、5000 t/d 线,因为这几家企业都有建线的经验,这些线的装备水平、选点布局都较以往水平高的多。

    水泥地理:4万亿投资极大地刺激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但这种投资规模难以持续,2012年出现产能全面过剩,不出3年,2015年全国需求全面下降直至负增长。张董,面对剪刀差的产能过剩、需求下降,您认为应如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张董:首先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盘固2500t/d线就开不起来。随着市场需求持续走低,过剩产能要出局,2500t/d以下规模生产线没有市场竞争力,成本高,必然会出局,一些独立粉磨站日子也不会好过。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没有竞争力的产能必然会出局,靠协同应对市场也是靠不住的,也不会持久。

    水泥地理:张董,盘固做好准备了吗。

    张董:我是搞企业的,市场是始终要面对的问题,做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盘固始终把降本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为什么?因为市场的游戏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这就是做企业的底线,有了这一底线,就什么都可以谈。我知道一家大企业称自己是最后一个退出市场的,可以说盘固绝不是第一个、第二个退出市场的。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