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全国人大政府报告发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污染宣战,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分享到: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的首份工作报告。

    点击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在三位总理的工作报告中,12个重点关键词的平均频率略有不同。谈“企业”“市场”最多的是朱镕基,谈“保障”“农村”最多的是温家宝,而首次作报告李克强采用“改革”一次超过前两任总理,多达77次。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出现频率排序分别为:发展、改革、经济、建设、推进、加强、社会、政府、制度

  • 整体目标:经济稳中求进

    报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动荡的冲击,以及转型进展和改革深化进展等的影响,其重点则是不能依赖外生的刺激,而是要通过改革释放增长潜力,通过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

  • GDP:2014年增长目标为7.5%左右

    报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解读:这一目标的理由如下:①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③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彭博社称,李克强将在工作报告中表示:7.5%的目标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是反复考量后设定的,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 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解读:作为一个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投资仍然是“三驾马车”中稳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然而与此前与2008年4万亿投资不同,这届政府在投资上的态度显然更为循序渐进。

  • 城镇化:加大中西部新型城镇化支持

    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个1亿人”点出城镇化发展三维坐标:以人为本、共享文明、区域均衡,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含义。同时,报告中也有改善民生相关的老数字,着力方向延续了近几年的一贯取向,如减贫、保障房、淘汰落后产能,属于“再加码”。

  • 落后产能:2014年淘汰水泥产能4200万吨

    报告: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解读: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淘汰进入了政府工作会议报告,足以显示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近期各地已陆续提出关于化解水泥过剩产能的方案,而工信部要求6月底提出本地区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在建违规项目和建成违规项目的具体处理方案,水泥产业整顿已进入实质攻坚时期。

  • 环境:坚决向污染宣战

    报告: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解读: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众多的雾霾成因中,工业排放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水泥行业提出明确要求中就有,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从政策上促进提高水泥企业努力实施减排的积极性。

  • 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环境保护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水泥产业,此次政府工作会议对水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型经济发展中接受挑战、寻找机遇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