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人物| 正文内容

    刘长发谈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和绿色供给是改革的重点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已有不少报道,我们还从专家访谈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准备,让更多行业的专家和有识之士来分析和解读改革政策的深刻内涵,以及结合相关行业如何进行改革,让这一重大改革机遇真正成为推进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建材行业十几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上升,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也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下,建材行业同样也面对不少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大宗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新兴建材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等,如何破解这些矛盾,找到产业未来进取的方向和目标,是当下大家都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同样需要有识之士来进行一些冷思考,把问题梳理清楚,把方向把握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弄明白,这对行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

    为此,前不久记者专访了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刘长发,请他谈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理解以及这项重大改革举措将会给建材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什么

    我们现在提的供给侧改革,不同于西方的供给学派,完全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别是从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角度和出发点提出的。

    孟宪江: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于供给侧改革,现在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但这将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关注和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要进行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涵盖了很多行业,建材行业只是其中之一。

    首先,我们要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的概念,然后再从行业的角度,谈谈建材业同供给侧改革的关联,看看供给侧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不是一个机遇?如果是机遇的话,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它、理解它、用好它?“十三五”期间,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请您从思想和理论的角度,为行业企业该如何去做,提一些建议。

    刘长发:中央最近接连出台的政策都是大手笔,令世人刮目相看,让人耳目一新。在经济方面,中央更是频频出招: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理念;五中全会结束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思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还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这一系列理论的提出,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理论全面系统的思考,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才是我党执政的真正的指导思想。

    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中央非常明确地提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我们与所谓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只是借其中的某些方法和工具,为我所用。中央提出的这一系列举措,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是一个系统的经济理论,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全面系统的总结与高度概括。

    这套理论也明确告诉大家,我国现在的经济没有姓资姓社之说,我们走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举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旗帜,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是马列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包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都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提出不同于西方经济理论,它回答了很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等问题。实践证明,这条路可以走通,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阶段、新时期的一个新的发展。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理论说明白,实践有成果。

    “供给侧”在西方并不是一个新名词。100多年前的萨伊尔定律认为:供给是可以创造市场的。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供给学派,提出了相较于凯恩斯刺激需求政策不同的刺激供给理论。这套理论被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所采纳,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里根时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其成果就是克林顿时期的新经济,奠定了美国新时期在互联网、遥控、遥感、信息技术、硅谷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实现了美国经济在新阶段的新增长。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凭借增长的经济力量再一次取得了世界霸权地位。美国在电子信息、军事武器方面具有了完全的竞争优势,充当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旗手,开始了信息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供给侧改革也使得当时老态龙钟、每况愈下的英国经济全面复苏,撒切尔本人也因此被世界公认为铁娘子,其任期也非常长。

    我们现在提的供给侧改革,不同于西方的供给学派,完全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别是从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角度和出发点提出的。我国现在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太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说明我国市场的现状不是需求有问题,而是生产出现了问题,供给侧出现了问题。这边很多房子卖不出去,那边又有很多人没有房子居住,或者是即便有房子居住,也并不称心如意,老百姓花了很多金钱,住得并不舒适、安全、美观。面对这种现状,老百姓非常无奈。这很明显不是市场的问题,是供给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供求失衡。

    我们过去的那一套发展已不适应现在的要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市场经济是短缺经济,供不应求。以水泥为例,那时,每吨立窑水泥在广州可以卖到800~1000元,虽然是低品质水泥,但因刚刚改革开放,要搞建设,又没有更好的水泥,所以它有市场。随着国情和市场的变化,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控好节奏,导致现在的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前不久,我在做一份研究报告时预测,因为没有找到新的市场,没有创新研究,未来15~20年,我国水泥产能将有2/3会退出市场。这是发展惯性导致的结果。

    早在1995年,我国就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的概念,但实际上是不但没转,反而让原有增长方式的势头一直在膨胀,这种惯性导致了我们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生产和市场不相适应。处于这种严重过剩状态的不仅是水泥业,煤炭、钢铁、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都是这样。在这些产业中,低端产品一窝蜂地上马,但其技术水平都处于同一层次,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现在连我国高技术含量的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也都是如此,一窝蜂地建设,没有规划,导致项目一开工就开始过剩。这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已经使得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陷入困境,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由于不恰当地实施了“十大产业振兴”,结果现在全都是过剩产能,很多都是无效投资,包括房地产的大量库存。

    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从本质上来说,供给侧改革是吹响了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总攻号,也标志着从现在开始进入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质性阶段。

    关于供给侧改革中的“三去、一减、一补”,个人理解有以下三点内涵:一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发展新的供给,满足老百姓全面追求小康生活、追求幸福所迫切需要的,而现在又未能满足的需求;三是我国目前已经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从现在开始培育国家的全球竞争优势,为占领全球制高点,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或者世界强国做战略上的考虑,是对未来世界格局进行主动进取的一个战略决策规划。

    美国政府在里根时代的供给侧改革是推行西方的自由化,而我国现阶段的供给侧改革是要在某些方面进行有效的计划,所以我们的供给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培育竞争优势方面,要吸取当初搞“两弹一星”时的经验,这样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初,国家经济那么困难,工业一穷二白,科技极其不发达,一切从零开始,中央号召全党、全国,组织数万人参与“两弹一星”计划。如果没有当时集中的计划组织,就没有后来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现在有这么好的经济基础,我们一定要站到战略的高度,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杀手锏”,这样才能支撑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让大多数人幸福。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另一个实质内涵。

    供给侧改革对建材行业的利好

    对于建材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去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把绿色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层面。当前建材行业更多更大的注意力、出发点、重点、着力点应该放在建筑部品产业,而建筑部品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建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满足老百姓在居住方面还未被满足的需求。

    孟宪江:您认为供给侧改革对建材行业会有哪些利好呢?建材行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落实好这一战略举措?

    刘长发:对建材行业来讲,2014年我在领衔做建材行业“十三五”重大问题研究时,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题都和中央的供给侧改革是一致的。我们提出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和“创新、绿色、融合”的三大理念,都与供给侧改革的五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建材产业结构。在建材行业,水泥、玻璃等大宗传统建材的低端产品严重过剩,而新的、高端的、有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又没有,或者是严重不足。所以我们提出了转型升级,提出了“创新、绿色、融合”,这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建材行业下一步的工作离不开这些,我们所提出的绿色发展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是以降本增效为目的,实现产品制造效率、效能、效益的普遍提升;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实现产品品质提升和功能增加;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绿色、融合”三大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建材和生态治理材料发展;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建材产业融合、建材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建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对于建材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去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把绿色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于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灰砂石等传统建材领域之中。因为这些传统建材,发展潜力有限,已不可能再做更多的文章,而且未来15~20年,这一领域有2/3的产能将退出市场。以水泥产业为例,现在95%以上是新型干法,还能有多少潜力可挖呢?当前建材行业更多更大的注意力、出发点、重点、着力点应该放在建筑部品产业,而建筑部品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建筑工业化和现代化要求,满足老百姓在居住方面还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才是建材行业真正的转型升级。

    为此,我们现在一定要痛下功夫,因为转型不应是一个渐进过程,而应是一个突变过程,是一个转折点,是毫不迟疑的。我们不要再纠结于在传统产业上下大力气,传统产业未来的出路就是减量化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工作,在三个维度中做减法和加法,即发展深加工制品,延伸产业链,但这不再是建材行业今后关注的重点,不是未来建材业发展的主流。

    在新常态下,发展建筑部品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咨询、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业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同时积极推动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才是建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行业发展的主流。

    为满足人们在人居环境和条件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建筑业将朝着现代建筑产业的方向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由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构成。其中,工业化是前提,绿色化、智能化是目的;建筑工业化,即指产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通俗地讲,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建筑部品产业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将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的最大增长空间,它是由不同材料集合而成的能够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建筑产品。建筑部品按用途分,主要包括建筑构件、墙体、屋面、门窗等产品;按功能分,主要包括保温隔热、防水、防火、隔音、密封、装饰、粘交联等产品。建筑部品产业新阶段的发展重点为绿色建筑部品。建筑部品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转方式的程度,但广大建材企业应突破仅仅作为原材料提供商的现有格局,竭力延长产业链,主动伸入建筑业。发展建筑部品,既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保障建筑物品质,还能使建材产品更好地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

    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一是要以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二是以智能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通过企业微创新,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格局,突破同质化、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